大白菜在我们的日常生活当中较为普遍,种类繁多,摘了大白菜人们通常选择建冷库来大量贮藏,少量在冰箱中保存,冷库内通常选用青口晚熟的品种进行贮藏,冷库里的大白菜能促进保鲜期的延长,冷库里贮藏大白菜,和刚摘大白菜时差不多。大白菜在冷库中储藏期间容易出现一些问题,需要采取一定措施来保证大白菜安全贮藏。现将大白菜冷库储藏的特点和方法简介如下。
1、贮藏特性大白菜喜凉、喜湿贮藏环境。大白菜品种不同,对低温反应也不相同。它心叶冰点温度是-1.2、但是,当温度为-0.6°C时,它的外叶开始冻结,长时间在-0.6°C以下可造成冻害。大白菜贮藏期长达半年之久。所以适宜贮藏条件为:0°C,相对湿度大于95%。大白菜经长期贮存损耗量达30%–50%。大白菜在贮藏过程中易发生脱帮及腐烂现象,严重影响品质、外观等指标。究其原因,脱帮占了很大的比重,腐烂次之,自然失重最小。乙烯对植物具有强烈刺激作用。脱帮原因和贮藏环境乙烯含量关系密切。因此在贮前应采取一定措施降低采后蔬菜体内乙烯含量。当乙烯含量大于2.3×10 右上-7时,就会造成脱帮。贮藏环境的气温越高,或者菜体受到机械伤越严重,它的乙烯释放量越大。在一定程度上,乙烯是决定蔬菜采后品质变化的一个重要因素。另外,随菜棵呼吸强度增大,脱帮、衰老加快,因而加大了损耗。若能设法轻取轻放,并且严格控制贮藏环境,则可降低乙烯释放和累积,减少不必要的损失。
2、收获要求大白菜入贮前,若含水量过高,组织太脆,则易产生机械伤害,诱发病害,所以收获前10d 天要停止浇水。以预防病虫害发生,应以农药残留期长短为依据,确定后喷药品种及喷药时间,为了将它们的残留量减少到采收时的最低水平。适时采收,是搞好贮藏的根本。采摘过迟,蔬菜易被冻伤。收获太早,受外界温度影响较大,莱棵在加热过程中易脱助;因此,要根据不同季节,采用适当的采收期。收获太迟,菜棵易受田间冻害。南方地区可根据本地温度情况确定。所谓适时要根据本地及当年气候条件来决定,一般在东北地区,霜降前、后为宜;大白菜收获过早会影响品质与产量。华北地区是在立冬左右。供应储藏的大白菜,应选用成熟度达80成心的菜棵比较合适。
3、1预贮措施收获的大白菜,需先经野外自然风干,到菜棵竖立时,其外叶片下垂,不断裂为宜。同时还要根据不同品种的特点,采取适宜的晾晒方法。这不仅能降低贮运时机械伤害,同时也提高了它的抗寒力。修整后再将已晒好的菜棵放在阴凉通风处存放一段时间。晒干的挑选7、八成心菜棵翻新,去掉黄帮和烂叶,将外围叶片叶耳及“过头叶” 叶长比叶球还长撕下,剔除有病虫发生的菜棵。入窖前要用清水将菜体冲洗干净,然后再装入塑料袋或纸箱内密封好。经晒干,翻修,若外界气温还很高,要将待贮菜棵码放整齐,靠近贮藏设施背阴处堆放,注意白天防热,晚上防冻。待外界气温降至1–2°C后,方可入贮。
4、贮藏方法可根据不同地区的情况,选用堆藏和沟藏两种贮藏方法、窖藏或者冷库贮藏的不同形式。一、贮藏库地的准备场地的选择一般可选地势高燥、背风向阳、排水良好的地方建库。通过储藏,保存可实现一季生产栽培、长期按需供应市场。因冷库内部有隔热保温层,并具有较为理想的通风系统,适宜大白菜集中产区使用。菜根可直接从垛顶露出地面。及时将晾晒后的、翻修后的菜棵被运到窖里,码在1.5m高,1–2株菜宽的条形垛上。菜垛间留有一定间距,以达到通风,运行的目的。管理人员可通过开关天窗或者气孔来进行通风换气。也可加装风机,通过强制通风手段,排除多余呼吸热及内源乙烯。在储藏过程中,菜棵要勤翻,及时摘除黄帮,烂叶或者病棵。
冷库贮藏利用冷库贮藏,能更加有效的调控贮藏环境,却又增加贮藏成本。用这种方法,能有效地减少水分蒸发和空气湿度的变化。冷库贮藏为提高利用效率,常采用装筐,码垛等措施。因此必须对冷库进行正确的布置和合理的管理,才能保证其安全运行。入库要分批,避免库温突然上升,影响贮藏质量。在出库时将菜类放入筐内或垛中。筐与垛间留有间隙便于观察。入库时,把蔬菜平铺在地上,并将菜根和叶头等放在上面,然后用塑料薄膜覆盖好。每20 天左右倒一次菜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