京东发布公告称,自2017年2月4日23:00起将对北京、上海、广州等13个城市的运费标准进行调整 大家电等大件商品运费不作调整,不计重量,不收续重运费,并将生鲜品类和其他品类独立核算运费。这距离京东物流高调以品牌化运营方式全面对社会开放不足3个月。作为京东最核心竞争力,曾经的亏损重灾区,京东物流正在加速变阵,成为利润增长点。在顺丰、圆通等第三方快递企业纷纷上市后,京东也在将核心竞争力推向前台。有业内人士认为,物流有望继金融之后成为京东第三个运作上市的公司。
根据此次京东商城对北京、上海、广州等13个城市运费标准的调整:京东自营订单中的生鲜商品和其他商品配送费用分别计算,但运费的计算规则相同。收货地址位于北京的订单中商品金额<99元,50kg内收取基础运费6元,重量超出50kg的,超出重量按1元/kg另外加收续重运费;订单中商品金额≥99元,免基础运费,重量超出50kg的,超出重量按1元/kg加收续重运费。收货地址位于杭州、上海等城市,免基础运费的门槛也是99元,重量限制为20kg,另有其他更高免运费门槛对应不同重量限制的运费细则。
在此之前,京东分别于去年1月和12月进行了运费标准的调整。与12月相对常规的调整相比,此次调整看似更为优惠,但实际上免运费门槛有所提高。如京东自营订单中的生鲜商品和其他商品的配送费用分别计算。京东方面表示,为进一步提升生鲜的配送服务品质,京东对生鲜网络的配送服务进行了升级,从1月19日23时起,京东将对自营生鲜商品的订单系统进行调整,生鲜商品和非生鲜商品形成独立订单并单独计算运费。这也就意味着,消费者购买京东自营的生鲜商品和其他商品订单无法合并计算运费,对于小额订单的消费者来说,与以往相同的购买量,或需多支付一份运费。
值得注意的是,不论是免基础运费门槛还是基础运费,2016年都已经有所上涨。公开资料显示,2016年4月起,京东的免基础运费门槛都上调了20元,京东配送的基础运费也从之前的5元调整到了6元。
不过,京东方面表示,运费标准调整对多数用户影响不大,因为京东客单价普遍高出99元的收费标准。
首先,肯定是钱的问题。众所周知,物流一直是京东亏损的大项,在最新的Q3财报中,京东Non-GAAP净利润达到2.7亿元,同比增长近10倍,而GAAP下亏损8亿元,较去年同期扩大50%。
Non-GAAP更多的是反映企业业务的经营状况,而GAAP却反映一家公司的财务状况。京东的电商业务已经盈利,但是背后的物流业务却一直为其烧钱铺路。
前几天,京东刚刚宣布推出“京东物流”的全新品牌标识,并正式宣布京东物流将以品牌化运营的方式全面对社会开放。这也意味着京东物流未来不再满足于自身电商业务的陪衬,而是打入市场与三通一达等同台竞争,要开始想挣钱的路子!
另一方面,在京东用户增长放缓的同时,需要进一步提升客单价,以保持整体GMV的持续增长。
最近的几个季度,京东的用户增长从Q1的73%,到Q2的65%,再到Q3的57%,下降明显。一方面反映出市场逐渐趋于饱和,另一方面也是京东自营业务发展到达了一定瓶颈。
在GMV方面,今年前三个季度的增幅分别为55%、47%、43%,同样呈下降趋势。
这样的问题在电商行业内并非京东一家的问题,可以算是行业通病,其解决问题的最好方法就是提高客单价。问题在于京东依托于电子产品的客单价已经很高,同时也过于依赖电子类商品,进一步提升普通商品客单价的最好方法,便是提升免运费额度。